大庆油田总医院-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的国家三甲医院
新闻中心

一个可以托付生命的人

    “救命!快来人呀!”撕心裂肺的呼救声打破了候诊区的宁静。只见一位患者昏倒在地,嘴里还不停地吐着白沫。就在这时,一个年轻的护士拿着备用氧气袋拨开人群冲了进来,她一面为患者吸氧、吸痰,开通气道,一面检查患者的情况。
    患者呼吸停止、心脏骤停,生命的去留就在这一瞬间,在没有其他抢救设备的情况下,现在惟一的希望就是立即给患者进行口对口心肺复苏抢救。一次次心脏按压,一遍遍口对口地做着心肺复苏抢救,患者喷出的分泌物沾满她的脸和衣服,散发出令人作呕的味道……
她是谁?
    站在她旁边的护士告诉记者,她就是大庆市十大“文明之星”、大庆油田“杰出员工”、中石油集团公司“劳动模范”,心内科六病区护士长夏丽娜。
    夏丽娜,年仅30岁就将大大小小的奖项尽收怀中,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。但如果你接触过夏丽娜或者她的身边人,你不仅会揭开谜底,而且会深深地感受到:为什么大家都说她是一个可以托付生命的人。
    科主任黎辉喜欢用“女主人”来表达他对这位爱将的信赖。合作那么多年,夏丽娜将科室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,从不让科室的小事绊扰主任的工作。
    在黎辉眼中,科室就像是一个“大家庭”,护士长则是这个“大家庭”的“女主人”。这个家庭和不和睦、能不能拧成一股绳,全看“女主人”持家的本事。
    “夏丽娜的人和她的笑容一样热情,干工作永远是那么积极、主动,技术好、热心肠,无论是患者还是同事都喜欢她。”科主任黎辉介绍说,“我们科室病人多,平日的诊疗工作异常繁忙,但她总能让工作井井有条,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。而且她还是一个非常上进的人,已经自修完本科,正打算报考有关护理方面的研究生。对于一个护士来说,这一步中间付出多少艰辛,只有她自己知道。”
    夏丽娜在自己要求进步的同时,还十分注重科室后备人才的培养。每天交接班结束后,她便将所有护士召集在一起,讨论前一天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,在与大家的探讨中将问题一一解决。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护士,夏丽娜还会手把手地对她们进行技术指导,如今,在夏丽娜的带领下,科室里涌现出一大批医院的技术骨干。
工作中的夏丽娜,干起事儿来,永远是那么认认真真、井井有条。在她的病区里,不允许有丝毫的马虎和粗心,但私下里,她永远是同事心中同甘共苦、携手攻坚的“知心姐妹”。  
    2009年底,国内一些城市“甲流”蔓延。夏丽娜病区里的一名护士,在接触一位“甲流”疑似患者后高烧不退,不得不进行隔离治疗。夏丽娜想都没想,主动承担起护理这名护士的任务。
    “其实,如果说自己一点儿不怕,那是假话。可当时那名护士的孩子还小,如果真的是‘甲流’,丈夫护理后也容易被感染,孩子将有可能同时失去父母。况且,作为一名护士长,在预防感染方面也比普通人有经验,由我护理,感染的几率会更低些。”那时她的儿子只有4岁。
    在夏丽娜的精心照料下,这名护士的体温恢复了正常。后来,单位想要把她调到一个工作相对轻松点的科室,却让这名护士拒绝了。她说:“我哪儿都不去,这里有夏护士长这样的‘知心姐姐’,这里就是我的家。”
    家人般的关怀,让所有医护人员拧成一股绳,“为家做事,不讲条件”成了这个科室不成文的“家规”。
在自我评价一栏里,夏丽娜给自己的评语非常简单:爱岗、爱家、爱身边所有的人,也正是因为这份博爱,让她在一次次的工作经历中感受爱、传递爱。
    2005年的那次地震,正值夏丽娜当班。在危急的时刻,她一面稳定病人的情绪,一面拨通了总值班的电话。
    “立即组织患者安全撤出大楼!”接到命令的夏丽娜第一个念头就是打印一份患者名单,“对,一个也不能少!”由于楼上是骨科,都是些活动不便的患者,而每部电梯又只能装一张床,为了最快速度地转移患者,夏丽娜决定用担架抬着患者从楼梯撤离。
    就这样上上下下,夏丽娜不知道跑了多少趟。当最后一名患者被成功转移到楼下空地时,夏丽娜再次接到通知,之后还将有余震,一定要嘱咐患者和家属不要再返回楼内。
    “护士,快来看一下,我爸他突然上不来气了。”可能是过于紧张的缘故,一位刚刚做完手术的患者突然出现了呼吸困难,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为其配上氧气袋,可余震随时发生,现在回到楼里,很可能再也出不来。
    看着痛苦的患者和充满期待的家属的眼神,夏丽娜决定重返病区,取出一些氧气袋和急救药品。在夏丽娜的悉心照顾下,在这次地震中,病区内没有一个患者加重病情。
记者手记
    联系采访的过程中,每个人都在夸夏丽娜优秀,这不禁让我对她产生了浓厚兴趣。她到底是怎样的人,是什么让她拥有这样的人格魅力?随着采访的逐渐深入,一件件感人至深的故事,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谢,让我脑海中的夏丽娜逐渐清晰。
    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岗位,夏丽娜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坚守着、奉献着,在她心里,所有的人都值得尊重,为她做一件小事都让她心存感激。也正是这样一个人,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,用爱心和技术在社会上树立了白衣天使的形象,成为患者、同事眼中的“贴心人”、一个可以托付生命的人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编辑:李华妍